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 (记者 应妮)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36位艺术家日前相聚江西九江的“画庐山 看中国——2023中外艺术家庐山行”,用心灵和画笔发现、记录、传播自然人文之美。
中国油画学会理事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朝戈在锦绣谷写生。胡月摄
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(九江城区段),中国油画学会理事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朝戈说:“20年前,我曾沿着希罗多德的记述,按照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游历了欧洲的主要国家。经历了尼罗河、台伯河、多瑙河、莱茵河等河流,今天当我站在母亲河长江面前,它是如此宽阔,如此伟大,我们的内心不能不充满骄傲。”
美国艺术家董梦娜在仙人洞附近写生。胡月摄
来自美国的艺术家董梦娜之前一直生活在东京。她说:“这次来庐山感受到了充满生命力的风景。从山上流下的水与泥土混合着,在上面长出花花草草,这是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不曾感受到的。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活着的、振动的、呼吸的,也会让自己的生命力激发出来。”
俄罗斯青年艺术家叶询之正在研习中国的书法、篆刻和绘画。“庐山太美了,当我一看见庐山景色,似乎就知道了中国古代的诗人、画家为什么要来这里创作,因为这里能产生灵感。”
来自中国台湾的林俊廷是一位新媒体艺术家,十年前曾与方文山一起游庐山,相比上次的匆忙,这一次行程让他感触更深。“庐山让我回到了最初的艺术状态。一路行走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古人的摩崖石刻。如果把庐山比作一幅山水画,这些摩崖石刻就像是一个个印章,它们是一种和谐相融的关系。”
奥地利诗人维马丁在牯岭镇中心广场写诗。胡月摄
奥地利诗人维马丁曾与妻子在1995年从武汉乘船来到九江,游览庐山。这次来庐山,他感觉牯岭更大了,游客也更多了。这次他在庐山写了7首诗,感慨庐山是一个让人产生很多灵感,并进行思考的地方。
来自瑞典的袁月,母亲是中国人。登上庐山以来,她一直钟情于描绘庐山的植物,庐山植物园为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她用白描赋彩的中国传统方式进行创作,“我之前一直用水彩创作,这次在庐山我尝试使用中国传统白描加水彩的方式。这不仅是描绘庐山,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寻根之旅”。
美国学者、艺术家大卫·布鲁贝克在庐山植物园写生。胡月摄
已经71岁的美国学者、艺术家大卫·布鲁贝克是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和艺术家,这是他第一次来庐山。他行走于庐山间,树木、落日都让他感觉似乎在中国古画中遨游。他特别强调,庐山之行让每个人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,这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理念,对于当今世界任何地方都非常重要。
中外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作品《庐山》之“山”。胡月摄
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为本次活动发来的视频贺词中说:“‘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’,苏东坡的诗句描绘了庐山风光的丰富性,也提示我们要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去看待自然和事物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对庐山的山水美学与人文传统,多品味、多表现、多传播,能够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,以开放包容的情怀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。”
本次活动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指导,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、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。(完)
推荐内容
- 横看成岭侧成峰,36位中外艺术家笔下的庐山什么样? a>
- 思维更像人类的AI终于出现|视焦点讯 a>
- (乡村行·看振兴)“露营基地”点亮信阳“茶旅融合”发展路|焦点关注 a>
- 英雄烈士姓名不得用于商业宣传 a>
- 资讯:探访湖北首个“辣交所”:连通中外辣椒源头产地 a>
- 从黄沙围城到森林城市 陕西榆林“绘制”治沙新奇迹 a>
- 多部门助力落实《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》|天天头条 a>
- 江南华南有降水过程 冷空气影响东北等地 a>
- 中国最南小店的“5672”密码|视点 a>
- 每日快讯!员工午休时外放音乐拒不改正被辞退 你怎么看? a>
- 增发1万亿元国债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 多部门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-热点聚焦 a>
- 1万亿元特别国债增发 释放了什么信号? a>
- 世界快消息!中国汽车跑步进入“新合资时代” a>
- 从“被帮扶”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:“丝路明珠”医疗实现多个“零”的突破_当前播报 a>
- 四川: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技术成果正式投入应用 a>
- 天天播报:“80后”女法医黄墁:我的职责是用科学还原真相 a>
- 湖南长沙县为民生“增温” 让发展更有“温度” a>
- “羲皇故里”新鲜事:现代科技夜空中“描摹”伏羲像等古老文化画卷 a>
- 焦点简讯:一座小站的坚守:“小觉站大觉悟” 默默守护能源通道 a>
- (杭州亚残运会)亚残运会观察: 从“两个礼让”看文明城市的“待客之道” a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