缩小贫富差距、推动共同富裕该如何发力?
发布日期: 2021-09-14 11:29:00 来源: 经济参考报

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消除了绝对贫困。现在所说的贫富差距,只是一个相对差距。要缩小这种相对意义上的贫富差距,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?除进一步深化土地、资本、劳动力和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外,我们还需重点抓住以下着力点:

第一,坚决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。妥善解决已在城市工作、生活的农民工群体的同城待遇问题,比如基本住房如何保障、子女教育如何解决、老人进城后社保如何衔接,这涉及每一个人、每一个家庭以及他们的子女能力能否提升、是否有向上流动的机会。我国现有农民工群体2.8亿人,如果都能在城市扎根,真正变成市民,并享受同城待遇,那么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就有可能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。否则,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无从谈起,向上流动也就成了一句口号。当然,让这些群体真正变成市民,涉及社会保障体系、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、城市管理以及农民在农村的财产权利、土地处置等问题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第二,促进就业创业。针对不同群体,分类、分层推动就业创业,比如高龄人群、复员军人、大学生等群体。我国有1.3亿市场主体,其中1亿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说明有大量人通过自我雇佣的方式实现了就业,同时也是一种创业形态。要促进各群体的就业创业,不仅要依靠稳岗援助政策,还需要在技能培训、职业教育等相关政策上发力,让大家在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能力、积累人力资本,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努力、人人共享的机制。

第三,保障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。针对现有的低保群体,要防止因病、因灾返贫,确保绝对贫困消除的成果不再出现波动。据粗略统计,我国低保群体有上亿人,脱离绝对贫困后,慢慢有机会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,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他们的能力。

第四,促进社会流动。进一步加大社会改革的力度和步伐,促进人的自由合理流动。比如,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自由迁徙,实际上也是整个家庭在寻找机会,这种流动会给城市政府带来很大的管理压力,如果相应的社会治理跟不上,可能就会出现风险,导致这种人口流动的停滞。

第五,鼓励和发展第三次分配,在社会营造助人为乐、慈善捐赠的良好氛围,象征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、发展水平,也体现了社会活力和自我管理、自我组织的能力,比如富人可以创立公益性学校、公益性医院等。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帮助低收入人群提升能力,而不仅仅提供生活上的救济,将会成为缩小贫富差距、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。

(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)

关键词: 缩小 贫富差距 推动 共同富裕 如何发力

推荐内容